第七十三章 苏琼(一)(2/2)
四天后
船队继续南下,抵达永宁县海域。
永宁县的情况要好得多,当地人口众多,而且还有一条江河通往山越人的聚集地,在这里建造贸易站,还能顺带与山越人贸易。
不过,在上岸考察后,却从当地商人那里打听到,在更南方的东冶县,人口更多,而且也能与山越人贸易。
“同样类型的贸易站,没必要建得太近,这样收益很小。”
既然都是跟山越人贸易的贸易站,那么在资金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永宁和东冶,只需要建造其中一个贸易站就行了。
当地山越人自己会翻山越岭去另一个地方贸易的。
相比之下,东冶县的情况又要比永宁县更好些。
因此,苏琼放弃了在永宁县建造贸易站的计划,带领船队继续南下。
八天后
会稽郡
东冶县
县府
“本县可以允许你们在东江里建造贸易站,但是,我想知道,你们能运来我们东冶最想要的粮盐布吗?”
东冶县把一块临海荒废的地方划给苏家建造贸易站,并且开价五十金地价,每年还得上交五金的海商赋。
反复商讨争论下,才把地价降低到了四十金,每年的海商赋降低到了二金。
代价则是,苏琼把自己的贴身婢女兰儿赠送给了县令,还赠送了许多玉石。
东冶县人口多,但是平原少,所以人口上限被锁死了。
朝廷多次移民计划中都没有东冶县,就是因为考虑到东冶县平原太少,开荒价值不大。
而且当地住在山里的山越土著,也需要粮食、盐、布。
“看来,我们这次是来对地方了。”
苏琼正愁苏家作坊生产出来的布匹没出卖,青州徐州自己就有发达的纺织业,对苏家的布兴趣不大。
“吴郡是产粮大郡,我们可以从吴郡的丹徒县运输粮食到东冶县,至于布匹,我们苏家在辽东和不其都有许多纺织作坊,可以从那里运输过来,盐的话,我们在海陵有盐池,也可以运到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