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二百七十六章 文字辈(七十一)(1/2)

  一个月后

  建安七年

  立春

  辽西太守兼右北平太守公孙度征服渔阳乌桓,不臣服者尽皆屠戮。

  公孙度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苏家,与苏家联姻。

  乌桓人现在只剩半个上谷郡和整个代郡,他们龟缩在这么小的地盘里,时不时还要被南下的鲜卑人抢劫。

  曹操代天子祭祀皇天后土,又下令修缮睢阳渠,以疏通统治区内的水运。

  又一个月后

  惊蛰

  高句骊征服北沃沮

  太史慈率领两千乡勇征服南沃沮

  苏家在南沃沮建造【渊邑】,以纪念苏渊。

  又在马韩中部建造【伦邑】,以纪念苏伦。

  不仅如此,太史慈还负责渊邑通往朝鲜的道路建设。

  东莱太守徐荣在郡内强迁人口,把沿海人口强行迁徙到原辽东地区,又把内陆人口强行迁徙到沿海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沿海百姓的田亩,都被苏家强行兼并,新迁徙到沿海的内陆百姓,都成了苏家的佃农,迁徙到原辽东地区的沿海百姓,直接成了农奴。

  苏家所控制的人口,现在已经达到了148万。

  【苏家人口

  国人:14万

  野人/自由民:45万

  奴隶/农奴:89万】

  148万的人口,即便放在中原,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郡国了。

  不过,野人无法利用,而且还是苏家消灭的对象,奴隶更是一次性消耗品,所以苏家真正能用的力量只有14万国人。

  苏家也不打算分田地给奴隶。

  分田给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分了田以后,吃了睡睡了吃,纯粹的制粪工具,又帮不到苏家,还不如用自己的生命去给苏家无限开荒,让苏家拥有更多良田和城邑。

  人死了还可以再生,田没了就很难开荒了。

  所以说,不可能给奴隶分田的,对苏家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国人的人均田亩100亩,平均每个国人拥有100亩田。

  农奴在法律上没有田,1亩都没有,他们只能在有生之年多开荒,争取早日晋升为国人。

  在农庄里,平均每个农奴都要耕种至少100亩地。

  理论上,100亩的田需要至少3个成年男性才能种得过来。

  但是,如果让3个成年男性农奴种100亩田,那么苏家就要用100亩的田去供养3个成年男性。

  如果只让1个成年男性农奴种100亩地,那么苏家每100亩的田就只需要供养1个成年男性。

  空出来两个成年男性的口粮消耗,可以拿去开荒。

  同时,空出来两个成年男性劳动力,也可以让他们去开荒。

  开荒死了不要紧,人死了还可以再生,属于无限可再生资源。

  三个人才能干完的活,让一个人去干,这样就能尽量压榨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促进苏家的生产力大发展。

  苏家不是来做慈善的,所以不可能给每个人分田。

  比如有1000亩地和100个成年男性。

  其他穿越者的做法是,给每个成年男性分10亩田,让每个人都勉强能养活自己,这样做的好处是100个人都不会饿死,都勉强饿不死,坏处是生产出来的粮食都被100个人吃掉了,没有剩余价值可以发展生产力了,于是,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发展不了了。

  而苏家的做法是,100个人里面,其中最忠诚最能干活的10个人,每个人分100亩地,剩下90个人,1亩地都没有,想活着就自己去开荒出更多的良田,别想着我苏家会给你分田,这么做的坏处是90个人里面有一大半都会饿死,活下来的没几个,好处是能够开荒出更多良田,扩大总的良田面积,还能节省出更多口粮,获得更多剩余价值,从而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许多农庄的田都种不过来,农奴们累死累活都种不过来,但同时又有大量农奴在开荒出更多农田。

  明明现成的农田都种不过来,却还要继续开荒出更多的农田,就是不分田。

  而且苏家是禁止乞讨的。

  不管是谁,只要是当乞丐要饭的,立刻逮捕,贬为农奴。

  你怎么能在大街上要饭呢?赶紧去干活!

  什么,你残疾了?

  残疾也要干活!

  所以丐帮游侠这类组织,在苏家的地盘上完全生存不了。

  刘备徐庶,你们怎么可以天天仗剑走天涯当游侠呢?立刻逮捕当农奴,全部去给我苏家开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