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十六章 家主炎(二)(1/2)

  两年后

  建平元年

  “刚建好的,又要拆了。”

  从县府出来的苏炎,看着县城内的那座昭仪庙宇,不紧摇摇头。

  朝堂上的变化太快。

  两个月前,天子(汉成帝)纵欲而亡,定陶王刘欣即位。

  刘欣即帝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王氏外戚和王莽的势力。

  太皇太后王政君被软禁,王氏外戚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王莽因为名声太好,所以皇帝刘欣不敢直接杀,只好强迫王莽告老还乡。

  地方上,那些王氏外戚和王莽任命的官员,全部被撤职,甚至是罪罚。

  上任沓氏县不到三年的王县令,没能等来上面的提拔,反而等来了死刑。

  天子容不下他这个王莽的家奴。

  不仅如此,王县令下令建造的昭仪庙宇,也被天子下令拆除。

  沓氏县的新县令,是天子刘欣的一个老家奴。

  这个老家奴,在刘欣还是定陶王时期就忠心耿耿,因此,刘欣让他来这沓氏县养老。

  老家奴被天子赐姓,故而称之为刘县令。

  刘县令是个相对务实的人,上任之后,便下令清查各家各户的田亩数量,并要求苏武潘三家按照实际的田亩数量和人口数量缴纳赋税。

  即便不是汉人的潘家,也得按照汉人的标准缴纳赋税。

  对于县府里的三家豪强子弟进行清理,只保留一些相对不重要的吏员给三家,其余都由他在民间挑选人才。

  对于刘县令的这番举动,苏武潘三家都有所不满。

  三家家主离开县府后,相互对视一眼,便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田亩数量还好说,大汉的田赋很轻,不隐瞒也交不了多少赋税。

  但是人口就难办了。

  人头税一直是地方的主要税种,也是各个豪强主要想避税的税种。

  三家都有许多不缴赋税不服徭役的农奴,并且帮许多农户隐瞒了户口,这些农户成了黑户,自然也不用缴纳赋税,并且不用服徭役。

  当刘县令派遣小吏下乡清查三家豪强的实际田亩人口时,苏武潘三家家主也聚在一起,商量着这件事。

  三家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青峰山。

  “如今这局面,只能请青峰山的宋先生出马了。”

  “也只有如此了。”

  三家自然是不敢直接与朝廷作对,但也不甘心就这么任由刘县令在乡下清查田亩人口。

  他们的想法是,出钱请青峰山的贼寇下山劫掠,截杀刘县令派去乡下清查田亩的小吏。

  如果刘县令要求三家豪强协助官府剿灭青峰山,那三家便找各种借口推辞,亦或是派些老弱病残敷衍了事。

  一个月后

  官道

  一个县府小吏骑着马,正在前往苏家聚。

  刘县令先易后难,先清查了普通百姓的田亩人口,然后才决定对三家豪强动手。

  这个小吏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家道中衰,为了养家糊口,便在县府里做小吏。

  正当他计划着接下来的工作时……

  官道两旁的树林窜出来许多贼寇。

  “大胆!”

  他强作镇定,斥责这些拦路劫匪:“官府办事,速速退去!”

  贼寇们可不在乎什么官府,冲上去几刀便将小吏砍死。

  第二天

  县府

  “贼寇如此嚣张,竟敢截杀官府之人。”

  刘县令先是询问主簿,在得知这伙贼寇盘踞已久之后,气恼不已:“这两任王县令,都是废物。”

  “征召兵士,随我出征,剿灭贼寇。”

  “吩咐苏武潘三家,各自派遣乡勇,协助官府剿灭贼寇。”

  然而,百姓对出征剿灭贼寇之事不是很关心,征召兵士的事陷入僵局。

  苏武潘三家得到命令后,也各自哭穷,述说自己这些年如何被贼寇威胁,自保尚且艰难,实在派不出人手协助官府。

  “看来,剿灭青峰山贼寇一事,已经不是本县能够完成得了了,必须上禀太守。”

  此时此刻,刘县令才明白前两任县令也不完全是废物。

  然而,一个月以后,前往郡府请求太守调兵遣将剿灭青峰山一事却被回拒了。

  “如今各地皆需用兵,沓氏县偏远之地,当以安抚诏安为主,不可再为朝廷增加负担。”

  辽东郡府拒绝了刘县令的请求,因为,辽东郡的郡兵都被朝廷征调去了中原,协助各地官府镇压叛军。

  相比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