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二百零七章 文字辈(二十三)(1/2)

  同年(中平五年)

  小满

  卫尉黄琬调任豫州牧

  羽林左监袁绍升任虎贲中郎将

  京兆尹曹操调为长水校尉,领三河骑士前往幽州镇压二张乌桓叛军。

  随着乌桓叛军撤出冀州,皇帝刘宏准备回一趟河间老家,祭奠一下自己的祖父。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许多清流士人的耳中。

  冀州刺史王芬得知这个消息后,设下酒宴,邀请众多名士参加自己的宴会,说是有大事商议。

  闻名天下的袁绍、苏斌、张邈、许攸、孔融、边让等人自然都受到了邀请。

  荀攸等跟王芬关系比较好的士人也同样受到邀请。

  等到酒宴进行到一半时,王芬突然说道:“我要谋划的这件事,关乎众位的身家性命,有惜命者,可自行退出,芬,绝不强求。”

  众人疑惑

  不过,苏斌却隐约猜到了所谓的大事是什么。

  无非又是兵变、宫变、政变、谋反之类的。

  之前,就有清流士人邀请他谋划宫变,让他去劝他的叔父光禄勋苏泽发动宫变,趁着皇帝出入宫廷的机会,动用禁军,突然逮捕皇帝,逼皇帝退位。

  苏斌以叔父苏泽年老为由,婉拒了这个伟大计划。

  开玩笑呢,这种事虽然确实有可能成功,但是成功后,苏家就得被千夫所指了。

  而且,成功率也很低,底下的禁卫军军官,也不一定听苏家的,可能计划还没开始,某个禁卫军军官就突然向宦官告发苏家了,那不就完蛋了吗。

  再之前,还有清流士人们劝说前车骑将军张温发动兵变,杀入雒阳,废昏君,立新君。

  张温自然是不敢做这种事。

  总之,有关废帝的事,在士族圈子议论纷纷。

  许多士人都在私底下讨论废立皇帝的事。

  果然

  等到有人离开刺史府后,王芬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当今天子昏庸,我意效仿霍光废昌邑王,另立合肥候为帝,如此,才能匡扶汉室。”

  众人脸色凝重,神情不一。

  苏斌假装很积极,主动与王芬商讨如何废立皇帝:“敢问使君,准备如何效仿霍光废昌邑王?”

  面对苏斌的疑问,冀州刺史王芬回答:“我已从宫中得到消息,皇帝下个月将要前往河间祭祖,那时,我们便可擒拿昏君,另立明君,匡扶汉室。”

  许攸在一旁笑道:“我与曹孟德是好友,如今曹孟德是长水校尉,手握重兵,我可以去劝说他加入我们的计划,等昏君抵达河间之时,让曹孟德带领兵卒前来帮我们。”

  王芬担忧道:“曹操乃宦官之后,他若是知道我们的计划,告发给宦官怎么办?”

  许攸摇头笑道:“我深知曹阿瞒为人,他虽是宦官之后,却心向清流,就算不帮我们,也绝不会告发我们的。”

  王芬不把曹操当自己人,认为曹操跟宦官一伙的,所以对曹操直呼其名。

  看着王芬许攸二人的对话,苏斌心中也有了计划。

  废立皇帝这事,恐怕很难成功,这里鱼龙混杂,虽说都是清流士人子弟,但难免会有跟我一样暗地里的两面派,万一有人告发,那可就难办了。

  所以,与其跟他们废立皇帝,不如告发他们,还能趁机诬陷一些政敌也是同党,从而为我苏家铲除敌人。

  清流士人们也只会怀疑是曹操告发的,不会怀疑是我苏斌告发的,因为曹操是宦官之后。

  既能借此机会铲除政敌,又不用损害自己的名声,一举两得。

  苏斌对王芬大拍马屁,描绘着废立皇帝后的美好世界。

  然而,等宴会结束后,他立马亲自前往雒阳,将此事告知叔父光禄勋苏泽。

  甚至都不能派奴仆传信,万一出了意外,就完蛋了,必须他亲自去。

  又半个月后

  芒种

  苏宅

  “竟有此事!”

  苏泽大惊,思考着如何处理。

  如果是苏渊,定然不会如此慌张。

  苏斌对叔父苏泽劝说:“废立皇帝之事,太过艰难,不如告密于张让,然后趁机加一些跟我们苏家作对的人进去,就说他们也参加了密谋,借助宦官之手铲除他们。”

  “还要加几个无辜中立者进密谋名单,以此混淆视听,再加几个跟曹嵩作对的清流士人进名单,让清流士人们怀疑是曹嵩告密。”

  让曹嵩的政敌受到打击,这样一来,清流士人们就会以为是曹嵩告密的。

  再加一些跟苏家没有关系的中立者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