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二百零三章 水字辈(三十八)(1/2)

  半年后

  霜降

  江夏蛮被平定,众酋首接受诏安,不再劫掠,并且向朝廷缴纳贡赋徭役。

  然而,江夏的蛮族叛乱刚刚结束,南阳又有数万农民举事叛乱,南阳太守战死。

  朝廷平调曹操为南阳太守,让荆州刺史苏涛协助南阳太守曹操镇压南阳叛军。

  与此同时

  由于发生日食,司空苏泽被罢免,降职为光禄勋。

  司徒袁隗感染风寒,辞官

  许相再次升任司空

  太尉崔烈迁为司徒

  车骑将军张温兼任太尉

  西凉的战事依旧如故,谁也奈何不了谁。

  新上任的凉州刺史也贪污军饷,被问罪下狱。

  护羌校尉又战死了。

  不过,也有好消息。

  幽州刺史丁原、辽东属国都尉公孙瓒、辽东太守陈珪,联合出兵,捣毁宇文鲜卑。

  斩获两千多鲜卑首级,救回被俘汉人百姓五百多,缴获牛马羊牲畜三万头。

  许相上任司空后,配合宦官,挪用修宫费,贪腐三千万钱。

  宦官们也在其中捞了三亿钱。

  为了弥补修宫钱的空缺,各郡县宦官党羽都在私底下加大对平民百姓的盘剥。

  辽东太守陈珪不愿意直接做这种事损害名声,但是又不想得罪宦官,于是假装生病,然后让郡丞段德负责盘剥百姓。

  段德,中常侍段珪义子。

  段德在任辽东郡丞期间,以捞钱为己任,常常主动配合苏家进行土地兼并。

  段德直接把辽东郡的修宫钱从十钱提高到了一百钱。

  “一百钱的修宫钱,六成归宦官,三成归辽东官场和幽州刺史,一成归朝廷。”

  至于那些交不起修宫钱的百姓,只好把田亩卖给苏家,用卖田的钱来缴纳修宫钱。

  辽东各县官署,也想方设法给百姓增加徭役,让百姓早点破产。

  幽州刺史丁原也下令禁止外地粮商进入辽东,防止辽东难民买得起粮食。

  一些乡里百姓无法忍受朝廷的盘剥,选择造反。

  但是县署和苏家料事如神,早就猜到他们会造反,于是提前镇压了他们。

  为了防止辽东百姓同时起来造反,各县官道都被封锁,然后一个个乡轮着盘剥。

  段德没有一次性向所有县盘剥修宫钱,而是这个月先封锁安康县的某个乡,暂时只收这个乡的修宫钱。

  其他乡的乡民不知道这个乡的事,事情没有落在他们头上,他们也不敢造反,反而还会幸灾乐祸。

  等这个乡被盘剥造反又被镇压后,再把下一个乡封锁起来,盘剥下一个乡。

  一个个乡轮着盘剥,不是一次性盘剥辽东所有乡民。

  各个乡的三老也都是苏家的爪牙,他们有意诓骗乡民,让乡民安心等待盘剥。

  这些乡三老将得到女人和钱财赏赐。

  苏家将会从那些被迫卖田卖儿卖女的乡民中,把买来的廉价民女赏赐给乡三老。

  至于各个县的县三老,干脆就是苏家奴仆。

  所谓的民意,就是苏家的意。

  尤其是安康县,更是被官府重点照顾。

  就连幽州刺史丁原都亲自坐镇安康县,随时准备镇压刁民。

  短短半年时间,安康县破产者一万多人,他们纷纷卖田卖身。

  安康县

  县署

  “大哥,这宦官党羽真是贪得无厌,朝廷的修宫钱明明是十钱,他却向乡民收取百钱。”

  尉史关羽对这半年来郡丞段德的所作所为很不满,如果不是刘备阻拦,他真想一刀砍了段德。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尉史,自然不明白朝堂上的政治斗争,只觉得这辽东是段德一个人坏,只要杀了段德,一切也就好起来了。

  “云长不可莽撞,我们能做的,也仅仅只是收留一些精壮之人,以图大事。”

  刘备层次高点,隐约知道是为了配合苏家土地兼并,但知道也没用,毕竟苏家是他的举主,他理应回报苏家。

  所谓的以图大事,指的是升官进入政坛,仅此而已。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并没有争霸天下的想法,对他们来说,人生抱负就是升官名垂青史。

  比如曹操想做征西将军,刘备想做郡太守,孙坚想要带领家族融入士族圈子。

  他们的野心抱负,在这个时候,仅限于此。

  刘备从难民中挑选精壮之人,把他们吸收进自己的私人武装,带领他们讨伐蛮夷,镇压叛乱,通过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