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一百九十七章 文字辈(二十)(1/2)

  一个月后

  中平二年

  春

  立春

  开春第一个月,皇帝就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开放二千石!

  从今年开始,两千石的太守也卖,升任两千石也得交钱。

  实在是没钱了。

  黄巾之乱那一年时间里,国库基本没收到税,地方都被打烂了,哪来的税收。

  剿灭黄巾贼的三十亿经费里,宦官们一共出了十五亿,皇帝的西园小金库出了十五亿。

  但是,这还不够,由于去年国库没有收到赋税,今年也收不到,因为去年冬天刚刚下令减免赋税徭役一年。

  所以,去年的财政亏空和今年的财政亏空,以及地方的恢复生产经费,都得皇帝用西园小金库里的钱来填补。

  去年财政亏空二十五亿,今年估计还要亏空十五亿,恢复生产就更恐怖了,估计得三百亿往上的经费。

  “恢复生产的事就算了,至于去年和今年的亏空,只能靠卖官鬻爵了。”

  皇帝已经不打算花钱恢复各地生产,实在是没钱了。

  不管了,放任自由吧!

  除了去年和今年的四十亿财政亏空,他还打算建几座宫殿,总计需要耗费十亿钱,加在一起就是需要五十亿钱。

  他的西园小金库现在只剩三十亿钱了,还得留着镇压可能出现的第二次大规模农民叛乱,可不能全部拿来填补财政亏空。

  所以,填补财政亏空这事,还得开放二千石官职才行。

  相比上一次的卖官,这一次,民间更加汹涌。

  二千石太守啊,那可是能够举孝廉的,那可是士族与豪强的分水岭。

  只要家族里连续出了几代二千石,就算是士族了。

  无数豪强富商拼了命地买郎官,想要一步步买到太守的位置。

  皇帝甚至贴心地出台了分期付款,比如你要上任太守,需要缴纳至少两千万钱,但你没钱,那没关系,你先欠着,等你上任以后,每个月上交二百万钱,分十二个月付清,一共上交两千四百万钱,多交的四百万钱,就当是利息了。

  如果达不到每个月二百万钱的标准,那么就在下个月将你逮捕入狱。

  “反正举孝廉举茂才的都是贪官,那还不如直接卖官给贪官,与其贪腐的钱都进了别人家里,还不如贪腐的钱分一部分进我的西园小金库。”

  这种卖官,其实类似于包税制。

  你去这个地方做太守,我不管你做太守期间如何欺男霸女贪污腐败,总之,你每年要给我两千万钱,如果是分期付款的,每年要给两千四百万钱。

  所以,与其说是卖官鬻爵,不如说是进一步放权给地方,把财政权下放了。

  不是因为下放了财政权才没钱,而是因为没钱了才下放财政权。

  这种包税制财政,对于中原来说可能太过奇葩,但是在西域和草原,一直都是包税制。

  天竺的包税制,甚至一直持续到了一千多年后。

  一种很简单粗暴的税收制度,优点是简单快捷,能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财富,缺点是对地方控制力下降,对地方生产造成破坏。

  豪强富商们挤破脑袋买官,希望能买到一个太守,只要成为太守,就能靠着举孝廉让家族飞跃发展。

  看着源源不断进入西园小金库的钱,皇帝很开心。

  又一个月后

  惊蛰

  南宫发生大火,皇帝搬到刚刚修好的北宫居住,又临时加增修宫钱。

  每个人需要缴纳十钱作为修宫钱,这个钱不在减免范围内。

  上次北宫发生大火的时候,也是每个人十钱的修宫钱。

  除此之外,所有举孝廉、举茂才、官吏,都要缴纳助军钱,根据官职不同,份额不同。

  被举孝廉茂才者,缴纳五万钱,其余官吏,根据秩石,缴纳十万钱到一千万钱不等。

  比如司徒袁隗,需要缴纳一千万钱的助军钱。

  除此之外,皇帝觉得钱还不够用,于是又开放三公九卿的售卖。

  三公标准价一千万钱,九卿标准价五百万钱,任职都只有一年。

  虽然三公九卿比太守更加尊贵,但是实权是不如太守的,所以反而卖价更便宜。

  大汉的中央实权都在尚书台和宦官手里,地方实权则是在太守县令手里。

  三公九卿更多的是荣誉。

  桓帝时期,三公九卿还是有些实权的。

  但是皇帝刘宏更进一步,把权力全部集中到了尚书台和宦官手里,三公九卿在他手里彻底变成荣誉官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