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字辈(十六)(1/2)

  半年后

  本初元年

  夏

  雒阳

  北宫

  德阳殿

  时隔半年,终于又开朝会了。

  半年前,两岁的婴儿皇帝刘炳(汉冲帝)夭折驾崩,渤海王之子刘缵(汉质帝)即位。

  这个时代,婴孩夭折率是很高的,所以两岁小皇帝突然驾崩很正常,没什么可奇怪的。

  明明有成年的宗室可以扶持做皇帝,但外戚们就是要故意扶持小屁孩甚至是婴儿当皇帝,这样才能掌控权力。

  自从刘缵即位后,只有即位后的第二天开了一次朝会,然后就没开过朝会了,所有国家大事都是大将军梁冀在大将军府决策,然后由尚书台颁布命令。

  这一次突然召开朝会,主要是九江郡和庐江郡的两伙农民叛军被镇压,所以大将军梁冀才允许小皇帝召开朝会,这样他梁冀才能在群臣面前炫耀自己镇压反贼的伟大功绩。

  梁冀现在可谓是风光无限。

  他还特地命令大将军府的从事中郎马融,以他新建的一座豪宅为名,写了一篇《西第颂》,颂扬他梁冀祥瑞齐出和镇压反贼的事迹。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大将军。”

  名扬天下的大儒马融,亲自给梁冀写颂文拍马屁。

  今天的朝会其实就是走个过场,主要是对大将军歌功颂德,顺带商量一下如何安置九江郡和庐江郡的难民。

  三公九卿及其属官,还有尚书台官员,全部到齐。

  大将军独自坐在最前面。

  然后是三公,三公都有各自的独立座位,三公后面是九卿,司徒司空太尉各自领导三个卿,三个卿后面又坐着自己的下属官员。

  然后是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三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座位。

  皇太后和小皇帝还没来,所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在讨论政务,有的在聊家长里短。

  “我听说啊,辽东这些年人口损失很严重,胡中丞(御史中丞),这事得让幽州刺史好好调查调查啊。”

  尚书令对旁边的御史中丞这样说道。

  “辽东荒芜之地,逃荒者多,人口减少倒也正常。”

  御史中丞看了看不远处的光禄勋苏蕃,以及旁边的司隶校尉苏芒,连忙这样敷衍。

  他可不敢去调查辽东苏家隐瞒人口田亩的事。

  毕竟,苏家现在可是大将军的盟友,得到了大将军的重用提拔。

  所有刺史在理论上,都归属于御史中丞管理。

  当然,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

  实际上,谁掌权,刺史们就听谁的,所以刺史们听大将军梁冀的。

  不过,司隶校尉苏芒却听到了二人的对话,于是眼神不善地看着尚书令。

  就在此时

  啪!

  一个宦官抽响静鞭。

  瞬间,所有大臣都安静下来,正襟危坐,注视着前方。

  在众人的注视中,皇太后梁妠牵着九岁的小皇帝刘缵入榻。

  皇太后不太适合直接跟前朝大臣面对面,所以皇榻与大臣们之间又有垂帘相隔。

  这就是垂帘听政。

  随后,主持朝政会议的谒者仆射先是按照流程,把一个竹简送到宦官手中,然后宦官又把竹简送到皇帝手中。

  这个竹简上写了今天这次朝会大致需要讨论的事情内容,等于是谒者仆射给皇帝写的会议摘要。

  三呼“万岁”后,朝会正式开始。

  “请大将军述职。”

  随后,大将军梁冀开始炫耀自己这些年的功绩,天花乱坠说了半个时辰,什么乱七八糟的全扯进来了。

  哪怕老百姓今年多吃了一根野菜,也得算成他梁冀的功劳。

  要是以前汉顺帝时期,早就让梁冀别罗里吧嗦废话连篇了。

  但是九岁的小皇帝却只能忍着听完梁冀的废话。

  众大臣虽然心中鄙夷,却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不耐烦地听着大将军东扯西扯。

  大将军述职完以后,皇太后梁妠象征性地问了梁冀几个问题,比如诏安的反贼安置在哪,安置费多少,如何安置,等等。

  “请司徒述职。”

  大将军说完了,轮到三公了,首先从司徒开始。

  司徒开始述职,可是,等到他说到一半时,不小心说漏了嘴,把大将军梁冀从国库捞钱的事也给说出来了。

  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大将军梁冀不停地咳嗽。

  见司徒还在说,他干脆站起来怒喝一声,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