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字辈(十四)(2/2)

年已经十六岁,想谋个官身,哪怕是吏也行。”

  “哦。”

  苏休随口应一声,等到吃完晚饭,又吩咐旁边的婢女帮自己写推荐信。

  苏休口述,婢女在一旁书写。

  这个婢女只认识一些文字,其他能力就没有了。

  董元祯咽了咽口水,眼神火热地看着婢女……正在书写的推荐信。

  苏休的一封推荐信,就能改变他的人生。

  等到婢女写完后,苏休让婢女把推荐信交给董元祯,并对他说:“拿着这封信去找豫州刺史。”

  多余的,苏休也懒得说。

  至于豫州刺史王卓会给董元祯和董君雅安排什么位置,那就跟他无关了。

  王卓(王允祖父,原辽东太守王岱之子),原是五官郎,后来被光禄勋苏蕃提拔,与苏家关系很好。

  “学生,永远不忘老师之恩!”

  董元祯激动万分,扑通一下跪下来朝苏休磕头,还摁着少年董君雅一起朝苏休磕头。

  两个月后

  颍川

  纶氏县

  这里距离雒阳很近,是士族聚集之地。

  刺史的治所经常变动,没有长期的固定位置,得等到废史立牧后才有长期的固定治所。

  董家父子来到颍川,凭借苏休给的推荐信,见到了新上任的豫州刺史王卓。

  “既然是苏老推荐的人才,那你们就在刺史府中任职吧。”

  豫州刺史王卓给董家父子安排职位。

  董元祯被任命为治中书佐,董君雅被任命为薄曹书佐。

  治中从事和薄曹从事是刺史的属吏,而治中书佐和薄曹书佐又是治中从事和薄曹从事的秘书。

  等于是豫州刺史手下的秘书。

  刺史府里,除了刺史本人,地位最高的便是治中从事和别驾从事。

  最关键的是,刺史每年有一个举茂才名额。

  举茂才虽然不如举孝廉升官快,但起码比察廉吏更好一点。

  绝大部分小吏想要做官,都只能依靠【察廉吏】这个渠道。

  举孝廉在大汉是进入官场的主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