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第一百零七章 人字辈(十二)(1/2)

  永建三年

  春

  倭奴岛(九洲岛)

  伊都国

  苏任带着十三艘苏船再次抵达伊都国。

  伊都国就是当年派遣使者前往雒阳朝贡刘秀的倭奴国。

  倭奴岛有众多国家,伊都国因为距离近,所以更早接收三韩的技术。

  倭奴还处于城邦时代,各个城邦互相征伐,逼迫其他城邦臣服。

  目前来说,伊都国是倭奴诸国里实力比较强大的一个国家。

  苏任统治对马港这些年,也常常派遣船只探察倭奴岛,并且绕着倭奴岛航行了一圈。

  得出的结论是,倭奴岛的文明水平跟马韩差不多,有青铜冶炼技术,会纺织,会农耕。

  两年前,他还曾派人上岸与伊都国联系,建立外交关系。

  并且在进入伊都国前,还顺带征服了【一支国】,一支国跟对马国没什么区别,风俗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差不多,语言也类似。

  自从少年时期来到海外,他就很少回辽东,基本好几年才回去一趟。

  这几十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各个港口巡查,偶尔还得平衡優休牟离国与其他国家的实力。

  好在乐浪郡太守是苏家人,所以苏家经常打着铲除蛮夷的借口,从乐浪郡征调乡勇去攻打马韩北部诸部落,逼迫他们向苏家臣服。

  这次家族终于重启了倭奴岛攻略,他的计划也可以展开了。

  对于攻略倭奴岛,他早就做到了准备计划,只是苦于没有足够多的资金。

  此前,由于朝堂上的变化,苏家把大量资金都投入到了贿赂宦官,以至于暂停了倭奴岛攻略。

  对于征服倭奴诸国,苏任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这个计划称之为【武王伐纣】

  所谓的【武王伐纣】计划,指的就是效仿周人征服中原,在倭奴岛建立分封制,由苏家成为“周天子”,臣服的倭奴土著成为“诸侯”,不臣服的倭奴土著成为“蛮夷”,并且分封苏家子弟成为“姬姓诸侯”。

  将来,还要效仿“周礼”,制定【苏礼】,所有诸侯都要遵守苏礼,禁止以下克上,苏天子永远是天子,倭奴永远是倭奴。

  同时,还要结合身毒的种姓制度,在倭奴岛建立由苏家主导的种姓制度。

  这个身毒种姓制度,是苏家从身毒高僧婆乸多那里了解到的。

  苏任在听说这个制度后,觉得很适合倭奴岛。

  同时还要结合中原的察举制。

  把中原察举制和身毒种姓制结合在一起,形成有苏家特色的察举种姓制。

  而要做到这些,起码得先对倭奴岛实现军事统治。

  苏任决定三步走

  【贸易】-【朝贡】-【统治】

  先跟倭奴诸国建立贸易关系,这个时候尽量不干涉诸国内政,维持好商人的形象。

  等到贸易关系扩展到大部分国家后,就可以建立【朝贡贸易体系】,对各个倭奴国区别对待,关系好的可以在贸易中更容易获益,关系差的更难获益,甚至断绝贸易。

  到了第三个阶段,就可以合纵联盟,锄强扶弱,从而建立对倭奴诸国的统治。

  建立统治后,就可以在倭奴岛分封苏家子弟,挤占倭人的生存空间,如果有倭人反抗,就联合臣服的倭人去镇压。

  而这些年,在苏家的运作下,各个港口的人口都得到了增加,尤其是琥港和养马港。

  琥港的主要移民是东莱人,养马港的主要移民是乐浪人。

  之所以不移民乐浪人去琥港,主要是琥港距离乐浪郡太近了,苏家怕这些移民跑回乐浪郡。

  为了防止港口移民逃离,苏家有意把移民往远的地方移民。

  比如辽东移民不去离得近的琥港,反而去离得远的琼港。

  比如东莱移民不去离得近的郁林港,反而去离得远的琥港。

  山越移民不去离得近的琼港,反而去离得远的郁林港。

  乐浪移民不去离得近的琥港,反而去离得远的养马港。

  让这些移民人生地不熟,不敢随便跑路。

  苏任在倭奴攻略中,对倭奴诸国的对待上进行分类。

  对于小岛上的倭奴,必须赶尽杀绝,比如对马国和一支国,只有赶尽杀绝占据整个岛屿,苏家才有安全感。

  而对于大岛(九洲岛)沿海的倭奴,则以贸易合作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矛盾,因为就算苏家打赢了他们,也没能力占据整个大岛,威胁还会源源不断。

  至于位于山沟沟里的倭奴,那就不用搭理了,不主动招惹。

  小岛不筑城,直接赶尽杀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