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人字辈(九)(1/2)
半年后
元初四年
春
陇西
临洮
“那是我家的房子,不要烧啊!”
“这牛不能征收,我家就这一头牛,哇呜呜呜~”
一些差役正在强拆百姓民房,牵走百姓的牛。
县主簿董元祯于心不忍,但是一想到县长下的命令,也只好继续指挥差役们扒房牵牛。
这是朝廷的命令,如今关中人口凋敝,损失太严重,所以决定把凉州并州的汉人百姓强迁进关中充实人口,至于凉州和并州,则是打算当做羌胡诸蛮的安置地了。
每个郡县都有人口迁徙指标,达不到指标是要罢免官位的。
为了完成迁徙指标,临洮县官们先是好言相劝,劝当地百姓迁徙去关中。
但百姓们并不愿意迁徙,他们好不容易挺过了羌乱,现在只想安心耕种。
迁徙路上意外太多,指不定一家人就在路上死了。
于是,临洮县官们干脆把百姓的房子烧了,把耕牛征收,逼迫百姓迁徙去关中,以此完成朝廷下达的命令。
关中的一些豪强也早就跟凉州各个县官打好了招呼,这些迁徙到关中的百姓,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成为农奴。
临洮县的指标是一千人,也就是要迁徙一千个汉人百姓去关中。
主簿董元祯带队,带着几十个差役,保护着这一千个百姓去关中。
出发前,董元祯的儿子董君雅拉住了他的衣袖,好奇问道:“爹爹,你要去哪呀?”
董君雅(董卓父亲)今年才四岁。
“君雅,等你长大以后,一定要攒钱,搬家去中原,千万不要留在凉州,这凉州,不是人呆的地方。”
董元祯抚摸着董君雅的小脑袋。
在路上,他们碰到了护羌司马苏健的一千轻骑。
朝廷下令,让他带一千轻骑巡视凉州官道,保护迁徙中的汉人百姓,防止有羌賊趁机攻击迁徙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苏健比他的堂弟苏休心肠软一些,他见不得这样的惨状。
这一路上,他看到太多死在官道上的百姓了。
许多百姓在夜里趁机脱离队伍,想要回家,却被官兵逮住,然后在鞭刑中不小心被打死。
还有一些百姓虽然侥幸逃离了迁徙队伍,却在半路上遇到野兽,被野兽吃了。
官府还克扣口粮,使得很多迁徙百姓吃不饱,他们很多人在迁徙路上饿死累死。
朝廷也不会在乎凉州百姓的死活。
随着羌乱逐渐平息,许多军队将领开始被处罚。
之前是因为用人之际,所以很多将领都被免罪。
一桩桩贪污案被调查出来,军队里的贪腐情况一点也不比官场好多少。
各级将军军官克扣军饷,倒卖武器甲胄给羌人。
很多军队都在吃空饷,说是有五千人的编制,实际只有两千多人,多出来的两千多人空饷,都进了各个将领军官以及后台权贵们的腰包里了。
甚至有谒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将领为了获得军功,曾经故意杀戮无辜的羌人,逼迫羌人造反,然后他们再镇压羌乱,从而升官发财。
这几十年来,一些小规模羌乱很多都是这样爆发的。
军队中甚至出现军功买卖,一些缺钱的将领在斩杀了羌人以后,把羌人的头颅卖给其他想要获得军功的士族子弟,让那些士族子弟获得军功。
苏健也曾经找一个将领买过一百个羌人头颅,然后上报说自己在战场上杀了一百个羌贼,立了战功。
军队打仗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升官发财娶妻纳妾。
就连秩两千石的剿羌大将任尚,也被查出来曾经在军队里大搞贪腐。
而任尚的后台又是大将军邓骘。
所以,当谒者以及御史们调查到任尚这个两千石的级别后,朝廷就立马下令禁止调查军队贪腐案件了,要是不小心把大将军给查出来了,那就太不礼貌了。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尴尬的事情,所以干脆不要再往下查了。
“最好不要继续查了,万一真的查出来什么怎么办?”
一位中常侍警告着那些负责调查军队贪腐案件的谒者和御史们。
皇太后邓绥担忧汝南袁氏在朝堂上的力量太强,于是逼死了汝南袁氏的袁敞,又扶持弘农杨氏上位,拉一派打一派。
等哪天弘农杨氏的力量也太强了,那就打压弘农杨氏,再重新扶持汝南袁氏,让士族与士族之间互相争斗,才能保证皇权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