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第五十五章 羞辱?(1/2)

  徐荣与胡轸最大的不同就是,胡轸十分坚定,而徐荣却是随波逐流。

  胡轸是董卓的心腹,对董卓极为忠心,当初得知董卓死后,胡轸便想率大军去打洛阳,为董卓报仇。

  然而很快消息就传了过来,樊稠的五万大军被张辽击溃。

  这让胡轸很快就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与朝廷的实力。

  他与朝廷的实力相较如何他不清楚,但樊稠带的那五万大军,他清楚知道自己比不过。

  毕竟当初就是从虎牢关出去打的朱儁,他对于原来牛辅麾下的这一支大军如何可太清楚了。

  因此胡轸在麾下众多将领的强烈建议下,选择了在虎牢关静待时机,如今时机果然到了。

  他虽然无法击破洛阳,但李余却是要来虎牢关,这不趁机杀了,还真给他粮草不成?

  相比于胡轸的坚定,徐荣就要油滑很多了,天子掌朝政的时候,他就忠于天子,董卓掌朝政之后,他就忠董卓。

  再加上这徐荣跟董卓的集团并不是一伙的。

  这就导致徐荣虽然是中郎将,但却只能担任胡轸的副官。

  胡轸转头看向徐荣,哈哈大笑道。

  “徐将军若是不愿,可随这李余一同入锅!”

  说罢之后,帐中众将便齐声大笑。

  徐荣见胡轸这么说,原本平静的脸上顿时便露出了一副怒意。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两人就一直不对付,在董卓死后这两人被朝廷收编了,然后李傕郭汜要带兵杀入洛阳。

  王允便派徐荣为主,胡轸为副,出战李傕郭汜。

  结果胡轸直接背刺徐荣,导致徐荣战死当场。

  如今虽然因为皇甫嵩也起兵了,导致原本的世界线变动,但这两人却还是被派到了虎牢关来。

  虽然两人为正辅之将,但却一直不和。

  徐荣看不上胡轸作为董卓的心腹,爬到了自己的头上,对自己可以说是一点尊重也没有。

  而胡轸也想不明白,董卓为什嘛要让徐荣来跟着自己,因此时常对徐荣口出恶言。

  徐荣见胡轸如此,冷哼了一声转头便走。

  见徐荣离开,胡轸指着徐荣离去的背影,对着其他人一番嘲笑。

  徐荣走出城楼之后,却听见胡轸的嘲笑声传来,心中不由气极,但最终还是冷哼了一声选择离去。

  两人的不和,导致两人的部下也不同。

  胡轸的部下多为原本西凉的兵将,而徐荣手下则是原本朝廷的兵马。

  徐荣返回自己的大帐之后,终于忍不住自己的怒意,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见徐荣如此愤怒,一众亲兵将领也知道了徐荣这一次见胡轸并不顺利。

  “将军不若如此……”

  …………

  转眼间三天的时间便已经到了,而李余也要开始启程了。

  张辽一路护送李余自洛阳而出,而两边的路上也都是送行的百姓。

  百姓已经知道李余的决心,知道劝也没有用,便不再相劝,只是护送李余一路至前。

  然而这送行并不只是一段路程,然而越是相送,百姓越是不忍离去。

  李余从车驾之中走出,看着两侧夹道护送的百姓。

  “余已知诸位心意,诸位还请回返。”

  百姓却实言道。

  “先生为百姓奋不顾身,我等身无长物,只是护送先生,先生为何相拒?”

  听见百姓这么说,李余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返回车驾,一路继续向前。

  然而百姓最终竟然一路护送李余,护送到了虎牢关下。

  而虎牢关上的胡轸指着一路送李余而来的百姓哈哈大笑。

  似乎在嗤笑李余送死竟然也带着这么多人来。

  而徐荣以及其身后的诸将看着这些百姓,却是脸色发白。

  这不是几百百姓,这是数万百姓,徐荣还在其中看见了拄着拐杖的老者。

  如果说什么时候可以最确切的表达民意,那么这一刻就是民意的完美表达。

  而胡轸却是觉得根本无所谓,不过是一些百姓罢了,又能如何?

  李余从车驾之中走出,看着身后一路相随的百姓,对着百姓行了一礼。

  然后转头便朝着虎牢关去了,张辽想要上前护送,却被李余拦住了。

  就在李余要转头来到关下时,却见远处飞来一骑,赤红色的战马如同火焰一般在地面极速滚动,朝着虎牢关而来。

  待近前时李余这才发现竟然是吕布。

  吕布骑赤兔来到李余面前,马还未停稳,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