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光年

第二一二章 循序渐进(1/2)

  刘根水最后是躺着被他村里来的人扛走的。

  “啧啧!”江家村长咧着嘴,用手指头从牙缝力扯出一根肉丝,又塞嘴里嘬了下去:“华叔当年的学生好像现在在塅围村都是混得比较好的。”

  来接刘根水的人里,还有一名江爸的学生,不过只在江爸的班里读了一个多月就辍学了。

  开着马驹牌SUV来的,嗯,跟江力的红光是同出一门。

  江家村每年得到逢年过节的时候,许多人家门口才会停了一辆又一辆的好车和豪车。

  平日里村民们也就买台红光买台马驹就能让邻里亲朋议论很久。

  那些逢年过节开回来的豪车,大部分都是租的。

  据江灵的观察,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开回来的车不一样。

  或许是有着衣锦还乡的执念吧。

  甭管外面混得再差,回家了,开辆好车回来让父母放心。

  也是一种孝心吧。

  也只有江力这种没心没肺的,才会不管旁人的眼光,年年回家都坐公共交通回来。

  也就今年才拥有一台“红光”。

  江爸江妈也不在意儿子怎么回来的,只要到家的时候,看着没瘦,没变黑就成。

  那些年里,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有了,但农村还很难落实。

  许多人小学没毕业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辍学。

  有家里没人干活的,有家传手艺需要人继承的,也有为结婚的。

  江力小学就有个女同学,为了给哥哥凑彩礼钱,三年级就辍学去别人家里当了童养媳。

  等江力读初中的时候,那个女同学已经抱着孩子赶集了。

  当然也有家长一心想让孩子多学点东西的,这样的家长多半是受过没文化的亏,或者是看过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人的区别。

  事实证明能识字能算账的确实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在许多方面都要强一些。

  就是一个六十分和零分的差别。

  当然也不是读过书的必定比没读书的好。

  只是总体上,读过书的在发展上要比没读过书的碰到的困难和障碍要少些。

  也并不是说江爸教的学生就好。

  村长这么说有恭维江爸的因素在,他那句话放在任何一位老师身上都没毛病。

  “读过书的,至少算账上不会吃亏了。”江爸笑笑,帮丫丫捋了捋垂下来的头发。

  一个鹅头,小丫头片子竟然嘬了一个多小时还在嘬。

  舍不得一口气吃完,嘬两口,然后炫一口水,津津有味地听大人聊天,然后鸟悄地偷偷夹一块熏鹅到自己碗里。

  江妈江爸就全程看在眼里偷着乐。

  快了,等小丫头上学就没这么自由自在的时光了。

  这是江爸经常说江灵的,江灵夫妇俩一想也是,就让小丫头保留最后的快乐时光吧。

  江灵江力姐弟两以前也是如此,没上学前,各种疯,除了不让姐弟俩下水,其他的都可着姐弟两闹。

  掏鸟窝,钓青蛙,挖野山药,采野果,钻野猪道等等,姐弟俩无忧无虑的一直闹腾到上幼儿园。

  有自己童年的打样,江灵对丫丫也就没像其他父母一样管得严。

  本来江力是打算第二天走,但答应了见塅围村班子成员一面,就没走。

  吃过早饭,刘根水就领着塅围村班子成员来了。

  进门就是大包小包的。

  “这是干什么?”江爸有些不悦。

  学生给老师送点东西他能接,但是一个村来送东西就有些面上挂不住。

  “给阿力的,给阿力的。”刘根水连忙解释,“都是村里人自己去山上采的山货,阿力在璐市可买不着。”

  “给我的?”江力好奇的扒拉了下,果然全是山货。

  红菇、俪菇、苦笋干、苦菜干、苦椎、板栗、笋干等等,还有两包香菇干和黑木耳,看形态应该是野生的。

  红菇如今在璐市的超市里有卖,价格差不多八百到一千一斤,不过几乎都是假的。

  是一种长得很像红菇的满山红,漫山遍野都是。

  真的蓝菇在江家村赶集的时候都要叫到一千多一斤了,还就那么几斤,一亮相就被抢光了。

  产地一千多一斤都要抢,不是产地的还能更便宜?

  也得亏江力认得红菇,真的红菇的红是红得发蓝的,菌脚越靠近根部就越红,而且皱巴巴的。

  满山红的菌脚就比较光滑,只有一点点的红,菌盖上的红色也淡。

  “嗯,确实买不着,我就收下啦。”江力点点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