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做产业

第60章 火爆(1/2)

  “这就拍完了!”梁永丰有点惊讶。

  虽然他知道这个时代拍戏快,但是从摄制组到东莞,满打满算也就是来了一个多星期,这个速度也太快了点。

  梁永丰有种感觉,二十万港币的制作费用,一开始就虚报了。

  好在他也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十万港币。

  剧组临走前,梁永丰请他们吃了顿饭,并且提出了他的要求。

  梁永丰希望片子中,能够清晰的出现“永丰精密机械”、“广东商业地产”等字样。

  章辛焱很爽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表示,这也是支持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梁永丰顿时明白了,长城电影公司对他的目的一清二楚。

  章辛焱来之前,肯定收到了相关指示。

  所以从拍摄的时候,他就很配合,对于龙舟上刷的字,完全没有提出异议。

  梁永丰给剧组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东莞本地的莞草编织的提篮,里面装着茶叶、果脯等。

  鉴于长城电影公司的性质,也不好送太贵重的礼物。

  摄制组离开东莞的第三天,四辆皮卡车就运到了东莞。

  梁永丰叫来了石毅。

  石毅总计带了五个徒弟。

  梁永丰看了一下,给这些人加持初级驾驶技能,最低的每天需要8個点的积分,最高的每天需要27个点的积分。

  梁永丰直接开除了需要积分最高的那个。

  总计四辆车,石毅可以开一辆,他们只要额外三名司机就可以了,至多留一个备用。

  石毅带着人到火车站接回来四辆车。

  一起发过来的,还有大量的油料,以及改装设备。

  这些车每辆的价格在一万港币出头。

  香港没有汽车产业,对汽车施行的是零关税政策。

  反倒是各种税费加一起,比买车的钱还要高出一万港币。

  其中仅“汽车首次登记税”就占了一半。

  1961年,香港开始实施《汽车首次登记税条例》,凡是新购进汽车都要征收。

  在香港,买车很便宜,但是养车贵。

  即便到2020年,香港每百人拥有的汽车数量,也还不到10辆。

  这个数字不要说跟欧美、RB相比,就算跟同时期的大陆比都不如。

  2020年前后,大陆每百人拥有的汽车数量已经达到20辆左右,比香港高了一倍。

  接回来汽车的当天,周余片打来电话。

  那部纪录片已经剪好,准备上映了,他看过了样片,表示片子非常不错。

  “这么快!”梁永丰再次被惊到了。

  从开始拍摄,到上映,半个月之内全部搞定!

  他对这部片子的票房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就是剪了剪,加了配乐和旁白,不需要太复杂!”周余怕梁永丰不放心,又强调道,“但是效果非常不错!”

  “公司的名字出现了吗?”梁永丰问。

  这才是他更关心的。

  “出现了,很清楚,而且不止一次!”

  “片名叫什么?”梁永丰问。

  “现在有三个候选片名,分别叫《龙舟的故乡》、《龙舟之乡》、《故乡的龙舟》,长城电影公司想听听我们的意见!”周余道。

  “叫《故乡的龙舟》吧!”梁永丰道。

  《龙舟的故乡》、《龙舟之乡》突出的是东莞这个地方。

  《故乡的龙舟》才能突出龙舟,别人也才会注意龙舟上的字。

  周余在电影行业做了几十年,梁永丰暂时没有开启电影产业的打算。

  既然周余说好,梁永丰也没有意见。

  随后几天,陆续有人从湖北赶过来。

  这些人都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退休工人,刘宣德他们前同事。

  短短几天的时间,梁永丰手下又多了一个高级技能卡,七个中级技能卡。

  他开始建第三、第四、第五个带空调的宿舍,准备把有技能卡的工人都安排进空调房。

  给公司上下设立一个标杆,激励励他们提高自己的技术。

  正忙着的时候,周余从香港打来电话。

  “老板,爆了!电影票房爆了!”隔着电话,梁永丰都能想象此时周余的兴奋。

  “爆了!多少?”梁永丰问。

  “首周将近两百万港币!”

  在这个时代的香港,一部片子能卖一百万港币,就算大卖。

  长城电影公司对《故乡的龙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