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做产业

第5章 客户来了(1/2)

  梁永丰一次性买了两万块红砖,总计花了四百来块钱。

  一块砖的价格是不到两分,但是优化到合格,要花三分钱。

  一吨水泥只要十几块,优化到合格要花二十块。

  不过梁永丰不敢有丝毫偷工减料。

  他是一个没有根底的外乡人,一旦发生事故,他恐怕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进去了。

  土地平整好,先在地面划线,然后挖沟。

  接着把青石凿成规则的形状,垒到挖好的沟里。

  用水泥粘合,完成打地基。

  打好一个地基,再打第二个。

  等第二个地基打好,第一个地基也干透了,然后开始砌墙……

  除了材料支出,给众人加持基本技能,平均每個人每天也要花费5个点的积分。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幢小学教室摸样的房子,在他们十几个人的手底下,已经盖了快一人高了。

  另一幢房子的地基也已经即将干透,可以砌墙了。

  这个速度,比梁永丰小时候见过的可是快多了。

  不过今天众人都有点心不在焉,手里的活也不由慢了下来。

  连梁镇都时不时抬起头看向一旁的土路。

  让他们分心的原因很简单,今天是约定发工钱的日子,梁永丰下午就出去取钱了,现在还没回来。

  虽然他们觉得梁永丰不会为了几百块钱的工钱,扔下这么多地,这么多材料。

  还有盖的差不多的房子,但是总觉得心里不安。

  就在天快黑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出现在路口。

  来人满头大汗,把自行车往旁边一扔,先自己给自己倒了一碗白开水,咕咚咕咚的灌了下去。

  梁永丰这才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冲众人喊,“好了,今天就干到这!”

  众人闻言匆匆收拾好东西,然后就学着梁永丰一样倒水喝水,但是谁也不说第一句话。

  梁永丰一笑,早就知道了他们想的什么事。

  “说来惭愧,取钱倒是没花多少功夫,但是换零钱耽误了不少事!”梁永丰边说边掏出钱。

  虽然面额各不相同,但是每人一沓。

  一天三块钱,一个星期一结,就是二十一块钱。

  就是多出来的那一块钱,成了梁永丰的大麻烦。

  梁永丰跑去银行取出来了钱,起初还没当回事。

  后世随便找个街头小店,就能换一把一块钱的硬币。

  可是真换钱的时候,他才发现麻烦大了。

  这个时候一斤大米才一毛五分钱,一斤猪肉才七八毛钱,想把这十几个人的工钱换开,可是费了他一番功夫。

  众人从梁永丰手里接过工钱,数了又数,满脸兴奋。

  七八十年代,农村一个壮劳力,一天挣能10个工分。

  女人一天更是只能挣6到8个工分。

  折合每天只有几毛钱。

  梁永丰趁机又道,“这个星期大家辛苦了!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都舍不得吃,今天我去饭店专门定了一桌子菜,晚上大家敞开了吃!”

  实际情况是,梁永丰最终找到了一家饭店,定了一桌子菜,人家才同意给他换钱。

  不过他们的菜也确实便宜。

  “好!”梁镇带头跳了起来。

  他们建房子的地方,距离莞城镇很近。

  步行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梁永丰定下的饭店。

  见他们到来,老板就把各种菜流水般端了上来——鱼丸汤、蚬子炒韭菜、清蒸对虾、红烧大黄鱼……

  穿越这段时间,梁永丰发现珠三角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好吃的实在太多了。

  虽然这个年代,他们同样缺猪、牛、羊肉,这些牲畜肉。

  但是东莞就在珠江口,管理上也没有广州那么严,很多老百姓偷偷下海打渔。

  工业不发达的另一面就是没有污染,随便下个网子就能捞到鱼、虾。

  还有海螺、蚬子,以及各种水果,数不胜数。

  而且价格还便宜,两三斤的野生大黄鱼,才卖一块多一斤。

  一两斤的大海螺,才几毛钱一个。

  再过二十年,这些东西的价格能涨上万倍。

  现在吃到就是赚到。

  梁永丰定了一大桌子饭,总计才花了不到20块钱。

  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馋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伸手就要夹鱼,直接被人一筷子打在了手背上。

  “春生叔!”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