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四百章 夺权!(1/4)

  高太后端坐在帘后,神色冷峻,目光在一众大臣身上缓缓扫过。

  当眼光扫过端坐于龙椅的赵煦时候,脸色更冷,不禁发出低声冷哼。

  文彦博率先出列,他身姿挺拔,虽已年逾花甲,可气势不减当年。

  其声如洪钟,在朝堂中悠悠回荡:“太后陛下,当下西北局势危如累卵,环庆路作为抵御叛军的要冲,至关重要。

  经略使一职,关乎战局走向,需得慎之又慎。”

  众大臣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高太后微微颔首,轻声问道:“文爱卿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何人可担此重任?”

  文彦博沉思片刻,目光扫向一旁的刘挚,朗声道:“臣举荐刘挚中丞。

  刘中丞曾在多地任职,政绩斐然,且对西北事务素有研究。

  早年,他在处理地方政务时,便展现出非凡的谋略与果敢。

  如今西北动荡,环庆路局势复杂,正需刘中丞这般沉稳且有远见之人,前去稳定局面,确保万无一失。”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说是去稳定局面,但环庆路自然已经有总管章楶,章楶能力过人,哪里还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去稳定局面?

  所以,这就是要派个人去监视章楶罢了。

  有的大臣面露赞同之色,低声议论刘挚过往的功绩;

  有的则眉头紧皱,面露疑虑。

  范纯仁站了出来,双手抱拳,恭敬说道:“太后陛下,刘中丞确有才能,但环庆路情况特殊,章楶将军在当地经营多年,麾下将士众多。

  刘中丞此去,若协调不当,恐生变故。”

  高太后闻言,神色一凛,目光投向刘挚,问道:“刘爱卿,你对此有何看法?”

  刘挚赶忙出列,跪地叩首,言辞恳切:“太后陛下,臣深知环庆路责任重大,亦知晓此行艰难。

  但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平定叛乱,臣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臣定会谨慎行事,与章总管协同合作,若有异动,也定能及时察觉,上报朝廷。”

  高太后凝视刘挚片刻,见其目光坚定,毫无退缩之意,心中稍安。

  又转头询问其他大臣的意见,多数大臣虽仍有担忧,却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

  最终,高太后轻咳一声,沉声道:“既如此,便任命刘挚为环庆路经略使,即刻启程,前往环庆路赴任,务必不负朝廷所托。”

  刘挚领命奔赴环庆路,刚一到任,便觉气氛异样。

  章楶率一众部将前来迎接,表面上礼数周全,可言语间却难掩疏离。

  当晚,章楶营帐内,烛火摇曳。王舜臣、徐进等几位亲信部将齐聚一堂,脸色阴沉。

  王舜臣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酒盏乱晃:“朝廷先是调走咱们三万大军,如今又派刘挚来监视,这分明是信不过将军!”

  徐进也在一旁附和:“没错,咱们为朝廷出生入死,换来的却是猜忌,实在憋屈!”

  章楶眉头紧皱,缓缓起身,在营帐内踱步:“诸位稍安勿躁,眼下局势复杂,切不可轻举妄动。

  苏允叛乱,朝廷焦头烂额,对咱们有所防备,也在情理之中。”

  王舜臣却不以为然,急道:“将军,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刘挚此番前来,名为监视,实则夺权,咱们得想个对策!”

  正说着,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匆匆入内,单膝跪地:“将军,刘中丞派人送来请帖,邀将军明日赴宴。”

  章楶接过请帖,目光凝重。

  徐进冷笑一声:“这鸿门宴,不去也罢!说不定刘挚正等着找借口收拾咱们呢!”

  章楶沉思片刻,沉声道:“若不去,反倒落人口实,给朝廷以把柄。

  我明日准时赴宴,你们在此待命,切不可擅自行动。”

  众人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领命。

  第二日,章楶带着几名亲信,来到刘挚营帐。

  刘挚笑容满面,热情相迎,可章楶却敏锐地察觉到,营帐四周暗藏甲士,气氛剑拔弩张。

  酒过三巡,刘挚话锋一转:“章总管,听闻麾下将士对朝廷调兵之事颇有怨言?

  如今局势动荡,朝廷此举也是无奈之举,还望将军约束好部下,莫要生事。”

  章楶不卑不亢,拱手道:“刘中丞放心,末将定当严守本分,约束好麾下将士。

  只是将士们多年征战,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无端遭此猜忌,难免心中委屈。”

  刘挚闻言,脸色骤变,转瞬又强压下心中的不悦,皮笑肉不笑地举杯,说道:“章总管所言极是,将士们的赤胆忠心,朝廷岂会辜负?”

  这场宴会本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