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三百九十一章 刮目相看!(2/3)

管理等……”

  “……娘娘,舆论宣传,可瓦解敌军民心。

  臣建议由朝廷文官撰写讨伐延安府的檄文,揭露苏允政权的‘叛逆’本质,强调朝廷出兵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檄文通过张贴告示、发放传单、派遣使者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到延安府境内,争取民众的支持。

  针对敌军将领,在檄文中可适当提及他们追随苏允的‘错误选择’,强调朝廷的宽大政策,分化敌军阵营。

  利用朝廷的邸报、官办书局等,对延安府的战事进行宣传报道。

  一方面,宣扬朝廷军队的实力和战果,打击延安府守军的士气;

  另一方面,对延安府内部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曝光,制造舆论压力,瓦解其内部团结。

  制定优厚的招降政策,对投降的延安府官员、将领和士兵给予官职、赏赐和赦免。

  针对不同的敌军将领,制定个性化的劝降方案,如对郑朝宗,强调其勇猛之才在朝廷可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间;

  对平子澄,许以在情报部门的高位,吸引其投降。”

  “最后,外交孤立,断绝敌军外援。

  娘娘,可派遣使者前往西夏,与西夏朝廷进行谈判。

  向西夏表明,延安府的存在对双方都构成威胁,若西夏协助朝廷征讨延安府,朝廷将在边境贸易、领土划分等方面给予西夏一定的好处;

  同时警告西夏,若其暗中支持延安府,朝廷将联合其他势力对西夏进行制裁。

  积极与延安府周边的其他势力,如吐蕃、回鹘等进行外交接触,通过赠送礼品、签订友好条约等方式,拉拢这些势力,让他们保持中立,或者在必要时协助朝廷对延安府进行封锁和打击。

  另外通过外交途径,阻止其他国家向延安府提供物资和军事援助,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赵卨说完,再次伏地叩首,语气坚定:“娘娘,臣所献之策,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若能依此而行,定能一举荡平延安府叛逆,还我大宋太平盛世。

  臣愿效犬马之劳,亲率大军,为娘娘铲除这一心腹大患,以报娘娘知遇之恩。”

  这会儿高太后是真的有些震撼了,全部的战略听下来,果然是环环相扣,细致到没有可以再提出质疑的地方了。

  以大宋朝之体量,再辅以如此周密的作战方略,那延安府估计可以弹指而灭了!

  高太后情不自禁将目光投向旁边的吕大防与范纯仁,见二人神色亦是震撼,心中更是对赵卨所呈方略重视起来。

  吕大防率先回过神,拱手说道:“娘娘,赵卨所献之策,思虑周全,涵盖军事、后勤、舆论、外交等诸多方面,实乃良策。

  若依此而行,确有极大把握平定延安府之乱。”

  范纯仁也连忙附和:“太后,臣亦赞同吕相公所言。

  此方略对敌军将领分析精准,各项部署针对其特点展开,后勤保障细致入微,舆论与外交手段相辅相成,可见赵卨用心之深。”

  高太后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赵卨身上,问道:“赵爱卿,此方略甚妙,然行军打仗,瞬息万变,若前线战事突发变故,你当如何应对?”

  赵卨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娘娘,臣已考虑过此事,所谓兵无常形是也。

  我军可在各军团之间建立高效的通讯体系,一旦前线有变,各军团能迅速沟通,及时调整战略。

  比如,若东路军团遭遇敌军顽强抵抗,南路与西路军团可趁机加大攻势,分散敌军兵力;

  若敌军突袭我军后勤补给线,预备队可立即出动,驰援保护,同时安排小股部队迂回敌后,骚扰敌军,使其无法全力破坏补给。

  此外,臣会密切关注敌军将领的行动,根据其战术变化,灵活改变我方应对策略。”

  高太后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问:“那你打算何时出征?所需兵力、物资,可都心中有数?”

  赵卨挺直腰杆,朗声道:“回娘娘,臣计划两个月后出征。

  兵力方面,按照方略,需从各路禁军、厢军抽调十万精锐;

  物资方面,臣已与户部、工部商议,所需粮食、兵器、盔甲等,可在五日内筹备妥当。

  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娘娘所托。”

  高太后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赵枢密,哀家命你为征讨延安府大元帅,即刻着手筹备出征事宜。

  但你需记住,此次出征,关乎大宋社稷安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有差池,定当严惩。”

  赵卨闻言,心中一阵狂喜,连忙跪地谢恩:“臣领旨!臣必当鞠躬尽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