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三百七十五章 挣钱嘛,不寒碜!(1/3)

  绥德军将延安府下的十一个相邻的大型堡寨的地区一起并入,因为丹平寨这些靠近延安府的地区乃是更加安定所在,因此人口更多,绥德军的人口一下子膨胀到了十万人!

  当然,人口多了,负担自然也大了,但是潜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静塞军之前收拢了将近上万的西军,这些西军大多数人选择加入了静塞军,一下子让静塞军膨胀到了一万四千人。

  而最近又收了十一个大型堡垒,又增加了将近三千多士兵,静塞军的规模增长到了一万八千人左右。

  加上静塞军先后在各个堡寨之中挑选兵员,如今的静塞军已经多达两万的规模!

  若是这个规模放在一个正常的国家里,那必定是穷兵黩武了,但对于绥德军却是没有这个疑虑。

  因为西北就是宋朝专门划为抵御西夏的前线,这些堡垒里面的人虽然百姓多一点,但比例也并不高。

  有一些堡垒甚至就全是军人,也就是一些小堡垒乃是原来的村子,百姓才会多一些。

  因此苏允不需要考虑军民比例的问题,他需要操心的是如何养活这么多的军人。

  不过,当下他更加操心的是怎么把阿回拿过来的这些东西卖掉。

  阿回拿过来的东西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各式铁制工具,有烨烨生辉的各种一看就极其精美的瓷器,还有数十种珠光宝色的金银器,而最为吸引人眼球的并不是瓷器以及贵重的金银器,而是一批澄净的玻璃器!

  这些都是阿回在绥德军这些时日的成果,在工坊的协同之下,阿回带着团队筹办起来了铁矿、铁坊、瓷窑、金银器制作工坊、以及玻璃厂。

  当然,还远远不仅如此,其他的诸如各种食品厂、肉联厂、煤炭厂、纺织厂等等也是因地制宜的开设起来,除了一些必要务农之外,其他人基本都被吸引进工厂之内。

  而现在这些摆在苏允面前的工业品便是初步的成果。

  阿回过来的目的也是很明确,便是该如何将这些工业品给卖出去!

  蔡凤回道:“我们倒是尝试着让一些货郎将这些东西沽出去卖,但货郎能够接触的都是穷苦百姓,金银器也好,瓷器也罢,还有这价值连城的玻璃,借助货郎的的渠道去卖肯定是卖不出去的。

  这些东西最好是卖给西夏贵族、辽国贵族,但是我们跟西夏那边打了几次仗,现在大家都在互相防卫呢,这一时半会也没有办法。

  辽国那边我们又不接壤,东面隔着大宋北面又隔着西夏,就算是要跟走西域卖货,咱们都走不出啊!”

  蔡凤回愁眉苦脸道。

  苏允一听顿时笑了起来,道:“行,这事儿我知道了,我想想办法。”

  阿回顿时大喜,他知道只要苏允出手,那肯定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阿回屁颠屁颠的去了。

  苏允想了一会儿,然后命人寻来平子澄。

  平子澄来了之后,苏允道:“你能够联系上西夏王子李秉临与辽国王子耶律子明么?”

  平子澄回忆了一下,点头道:“简单,这两人之前都是代表西夏辽国出使大宋的,要联系上他们不难,我自然有办法。”

  苏允也不问是什么办法,点头道:“请他们来绥德军一趟,悄悄的来,他们应该明白是为什么的。”

  平子澄赶紧点头,随后领命而去。

  恰好这会儿李秉临正带着使团前往大宋,因为大宋要跟西夏谈和,虽然西夏还要继续打下去,但使团先接触也是正常。

  李秉临是在龙州被联系上的,听了传信人的说法,李秉临有些惊讶,道:“绥德军那帮大宋的叛贼寻我?还有那苏允找我?”

  传信的人点点头道:“是的,是那个小苏经略相公寻你,说是有好事寻你。”

  李秉临闻言嗤笑了一声,道:“能有什么好事,他们现在就是一小伙叛贼,占据之地不过一州,人不过数万。

  本王此去大宋,那大宋的意思想来也很清楚,便是与我大夏谈和,等两国和议一定,这绥德军恐怕是抵不住宋廷的,一帮注定没有明天的人,有什么好事?”

  传信人从随从手上接过一个箱子,摆在李秉临面前,道:“王爷,您看这个。”

  传信人缓缓打开箱子,李秉临看清楚里面的物件之后,顿时连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只见那箱子里面乃是一套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其纯净比李秉临见过的所有水晶、所有玻璃都要纯净!

  价值连城!

  李秉临立即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随即皱起了眉头道:“他们送我这般重礼,所谋自然也是极大,如今我李氏虽然还是王族,但在朝中势力着实薄弱,他所谋之事肯定也是超过我的能力的,这礼我不敢受。”

  传信人笑了笑道:“王爷多虑了,这不是礼物,这只是样品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