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三百五十章 《丁卯别门生》!(4k哈)(2/3)

,学生可以不要的啊。”

  苏允诧异道:“你的想法是什么,进士出身可不简单,哪能说不要就不要的,皇城司有什么,值得你放弃进士身份?”

  阮川桥神色顿时凝重了起来,道:“海夫与清澜可以放弃前程去西北领军,那我亦是要为学会做出牺牲。

  先生自从创立学会以来,除了大力发展学会之外,最为关切二事,一是学会的军队,二是学会的保密工作,提起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因此这个工作之重要,恐怕不逊色于军事,因此学生想要在这方面进行努力。

  守真、静宁擅内政擅发展学会,海夫、清澜去西北领军队,盛章主财政,各有各的职责,那学生便领起秘密战线吧。

  但学生并没有什么经验,因此想着进皇城司去学习,当然,若是能够在皇城司内部发展一些学会成员,那就更好了。”

  苏允:“……”

  好吧,的确是有心了。

  不过想要进皇城司,的确是存在着实际性的困难的。

  苏允皱起了眉头,一会之后,他微微点头道:“我想想办法,但不保证。”

  阮川桥大喜的,道:“多谢先生费心!”

  到这里,事情基本算是定了下来,接下来众人便开始谈起接下来的工作的安排,郑朝宗与平子澄抓紧时间问起苏允该怎么改造军队的事情,除了苏允在说,其余人也帮着一起探讨。

  说到后面,众人便有些伤感起来。

  此次郑朝宗与平子澄去西北,阮川桥要遁入皇城司,韩幼安应该会去地方,留在京城的应该也就只有王抱朴以及毕太华了。

  苏门六子此次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再相见,再见的时候,恐怕也没有办法聚得这般齐整了。

  感伤之下,苏允挥笔写下一首离别诗。

  《丁卯别门生》:

  鹤鸣堂前别玉骢,山河万里各峥嵘。

  守真当效寒松劲,海夫须磨剑气横。

  静理民氓织经纬,渡藏虎穴试霜锋。

  清澜定海安云塞,盛业何辞散赤衷?

  此诗一出,顿时六子伤感变成了壮志满怀,是啊,山河万里各峥嵘呢,何必效那儿女状。

  毕太华喝多了几杯,又听得先生苏允之诗,顿时逸兴遄飞起来,慷慨写下:

  【金缕曲·六骏分镳会。

  鹤觞倾北斗,正霜天、云麾列阵,六骏分镳。

  矮柏经冬犹劲骨,自守朴真玄道。

  看海沸、郑侯兵韬。

  稚凤清鸣安九郡,更阮郎潜夜渡津桥。平虏策,定波涛。

  千金散作甘棠召,算从来、毕郎珠履,气吞虹蛟。

  最忆苏门传灯处,夜雨松窗论道。

  忍重看、征衫如缟。

  万里关山同此月,待捷书共写凌烟稿。

  铁笛起,破寒晓!】

  此词一出,众人尽皆喝彩,此词化用六个典故,分别用来形容六子。

  矮柏经冬犹劲骨取自松柏后凋之典故,以形容矮小坚韧王抱朴;

  看海沸、郑侯兵韬化用投笔从戎典故,以夸赞郑朝宗军事无双之才能;

  稚凤清鸣安九郡则是化用召伯甘棠典故,以称赞韩幼安之治世之才;

  更阮郎潜夜渡津桥化用张骞凿空典故,以形容阮川桥遁入皇城司之举。

  平虏策,定波涛则是宗悫长风典故,形容上将军平子澄有定海神针之能;

  千金散作甘棠召,算从来、毕郎珠履,气吞虹蛟,则是毕太华喝多了自夸春申珠履呢。

  嗯,有些不要脸了,但也很巧妙,而毕太华也没有忘记先生苏允,在最后写下:

  【最忆苏门传灯处,夜雨松窗论道。忍重看、征衫如缟。万里关山同此月,待捷书共写凌烟稿。铁笛起,破寒晓。】

  满满的都是对苏允的感激。

  此词一出,气氛更是热烈了起来。

  他们虽然背负了重大的志向,但此时的他们,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值此离别之际,自然是真情流露。

  到得后面,苏允一一拥抱这六个杰出门生,颇有些感慨。

  此次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再齐聚,甚至在这个过程之中,也许会有不忍卒视之事发生,毕竟他们是在谋求革命。

  向来革命常有流血,有人在这个期间以身献国也不是不可能。

  便在汴京苏门六子各自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之时,在洛阳的周行己三人,已经是在自己的战场上厮杀见红矣。

  他们登门洛阳世家梅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