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74章、宗室勋戚,谁堪大用?(2/3)

有十分张扬的,但那要看皇帝的态度如何。

  侯拱辰所尚的公主是李太后亲生,就算与他成婚十一年也没有生育,侯拱辰却不能轻易提出这等请求。

  但在无后便是不孝的此时,朱常洛对他说出的这个恩典是极能打动他内心的。

  “臣……万死难报陛下隆恩!陛下但有所命,臣无敢不从!”

  “起来吧。”朱常洛笑了笑,“先不急。宗藩如何改,还要与礼部商议的。朕有些想法,将来宗人府的事不会少。还有万驸马、王驸马,你们三位连襟要多亲近一下,以备将来。”

  “臣领旨……”

  朱常洛口中的万驸马万炜尚的是隆庆的五公主,现在仍在世。而王驸马王昺尚的是隆庆的六公主延庆公主,她却于今年薨逝了。

  宗人府管着宗藩和勋戚名册,如今惯例都是以驸马掌宗人府。

  这三个驸马之中,万炜一般,侯拱辰已经在这个位置,熟悉宗人府的事;但王昺既年轻又有些才学,他当上驸马之前,父亲还是南城兵马司的副指挥。

  侯拱辰“殊恩”在先,同样没有儿子的王昺也可以指望一下。

  说实在的,这种恩典无非把他们可能暗中做的事摆到明处罢了。

  借着刚刚登基需要施恩掌控更多的契机,朱常洛不吝用这些方式收一收他们的心。

  从宗室勋戚开始培养士绅之外另一股工商业力量的计划是得到李太后首肯的,朱常洛让李太后同意自己的亲女婿再纳妾延续血脉不算太难。

  侯拱辰也算是“守节”八年多了。

  藩王和国戚都是自家亲戚,他们都见完了,这才轮到那么多的勋臣。

  大部分都在京,在外不能擅离职守或者老病不能亲来的,都让将来应该袭封爵位的儿子过来了。

  在这些人当中,五大国公或者他们的儿子,其他侯伯,在朱常洛的视线里已经绝大多数是窝囊废。

  但有两人,如今极为重要。

  首先是王守仁的孙子,新建伯王承勋。

  他如今的职位是漕军总兵官,而且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八年多。

  “如今虽以入冬,漕运稍歇,朕没想到你能亲来。”

  王承勋脸色微变,有些忐忑怯懦地说道:“臣无子嗣,漕运事务不重,臣便亲来朝贺,陛下恕罪。”

  “放心,朕不会怪罪你擅离职守。”朱常洛顿了顿之后意味深长地说道,“反正有李三才总管漕运,你入京了也不耽误事。”

  王承勋微微发抖:“臣……”

  朱常洛叹了一口气:“告状的胆子都没有。罢了,他盛气凌人,我已经听说了。漕务事分设巡抚、总漕,多年来都是总漕理事、巡抚纠劾罢了。到了你这里,虽任漕军总兵官已有八年余,李三才去了一年多,你就移坐其下了。”

  “臣……”

  “既然入京了,就多留几日。”朱常洛摆了摆手,“随后再召你奏对。”

  先点了点他,漕运具体的事要后面单独聊。

  朱常洛接着召见大明开国以来正式授武功勋爵的最后一人。

  虚岁七十五的宁远伯李成梁。

  他本就已在京城赋闲十年,自然是能亲自来的。

  “臣李成梁,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赐座。”

  “臣谢陛下赐座,臣身子骨尚算康健,站着恭聆圣训便可。”

  年轻的天子看着面前弯着腰的古稀猛将。

  尚算康健?

  看来,有些人已经联络过他,而他也想主动争取了。

  ————

  注:传承至万历中期的明朝勋臣名单

  魏国公:徐达之后,始封于洪武三年。

  定国公:徐达之子徐增寿之后,始封于永乐二年。

  成国公:朱能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英国公:张玉之子张辅之后,始封于永乐六年。

  黔国公:沐英之子沐晟之后,始封于永乐六年。

  怀远侯:常遇春八世孙常玄振之后,续封于嘉靖十一年。

  临淮侯:李文忠六世孙李性之后,续封于嘉靖十一年。

  定远侯:邓愈六世孙邓继坤之后,续封于嘉靖十一年。

  灵璧侯:汤和六世孙汤绍宗之后,续封于嘉靖十一年。

  武定侯:郭英之后,始封于洪武十七年。

  泰宁侯:陈珪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武安侯:郑亨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镇远侯:顾成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