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第54章 赠银回乡(1/2)

  江都公主成亲第十日,驸马朝见谢恩,行五拜礼。

  朱静宜回宫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园找朱高爔。

  “朱高爔,听说你答应了让解缙正旦回乡省亲?”朱静宜拿起一块花生酥糖给他。

  “嗯,大过年的,怎么也得让人回家团聚啊?”朱高爔接过糖放入嘴里。

  “他走了,学堂谁管?”朱静宜犯愁道。

  “实在不行,让郭铭过去管两天”,朱高爔侧转头,仔细端详着傻大姐。

  “你总盯着我干嘛?”朱静宜被看得浑身不自在。

  “耿家规距多不?”朱高爔笑嘻嘻地拿起朱静宜手上的玉镯,想摘下来细看。

  晶莹剔透,温润如脂,一看就是佳品。

  朱静宜急忙躲开,一脸紧张的神色,“别碰,弄坏了你赔不起”。

  “一个镯子而已,有多金贵?”

  朱高爔作为亲王,每年食禄一万石,还买不起一只手镯?

  “这是驸马的祖母送的”,朱静宜得意地说,“是他们家的传家宝”。

  “耿老夫人?”

  朱高爔粗略算了一下,耿炳文的母亲现在大概八十多了。

  “对啊,八十二了,耳不聋,眼不花,她跟我说,耿璇要是敢不听话,她拿拐杖抽他”,朱静宜的脸上写满“受宠”二字。

  怪不得呢,朱高爔当即心下了然,有人撑腰了。

  耿炳文的父亲耿均用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带兵镇守宜兴时,遭张士诚大队兵马突袭,力战而死,自此,他的部众交由耿炳文统领。

  这位耿老夫人教育孩子很有一套,她的小女儿知书达理,朱元璋做主许配给了最信重的养子沐英当继室。

  沐英的原配冯氏是宋国公冯胜的之女,冯国用的女儿。

  冯国用喜读书,通兵法,在朱元璋心中举足轻重,夺取金陵为根本的大计便是他首先提出的。

  朱元璋对他十分信任,委以心腹之任,让他统领亲兵,攻下金陵后封他为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

  元至正十九年,冯国用在攻打绍兴时暴病而逝,朱元璋痛哭不已,于洪武三年追封他为郢国公,在功臣庙中位列第八。

  冯氏为沐英生下长子沐春后不久去世。

  耿氏出嫁后,与丈夫琴瑟和鸣,生下了沐英的次子沐晟。

  值得一提的是,徐增寿的夫人是沐英的次女沐雪。

  公侯之间这些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啊,真地挺烧脑,朱高爔不由得暗自感叹。

  “怎么样?贵重吧?”

  朱静宜见朱高爔失神,凑上前问道。

  “姐姐从此可以横行无忌了”,朱高爔打趣道。

  “那当然”,朱静宜底气充沛,见御前宦官林德过来通知,便把剩下的花生酥一股脑全塞到朱高爔手里,美滋滋地去乾清宫了。

  她前脚刚走,三保就把戴思恭请回来了。

  朱高爔疾走几步,上前搀扶戴思恭下轿,“戴医生辛苦了,需要劳动戴医生去趟王府”。

  “能为王爷效劳,老陈倍感荣幸”。

  虽比朱元璋大四岁,但由于保养得宜,戴思恭的身子骨远比朱元璋硬朗,不过,听说他前两天风寒刚病愈,于是朱高爔特意让三保带着软轿去请。

  到了吴王府,尹昌隆听说王爷为他专门请了名医过来,感动得语无伦次,不知说什么好,差点儿当场落泪。

  戴思恭休息片刻,便为尹昌隆凝神把脉。

  “肠胃不适,需要慢慢调养,这样吧,我开个方子,你先用着”,戴思恭捋着胡须略一思忖,提笔开药方。

  “戴医生,能否给他开些日常用的药膳方,便于平时调养?”朱高爔关切地问道。

  “药膳自然效果更佳,只不过费时费力……”,戴思恭犹豫着,不知眼前这位尹大人对吴王有多重要,竟然如此费心。

  “戴医生尽管开方,尹大人肯定会按时服用”,朱高爔立马打消了戴思恭的疑虑。

  吴王的厚待,令尹昌隆铭感于五内,他一时词穷,竟然说不出话来,站在那儿满面通红。

  送走戴思恭,尹昌隆才慢慢回过神来,跟在朱高爔身后,不停地说道:“王爷,这太麻烦了,微臣吃几副药就行,不用药膳”。

  朱高爔停步,认真地说道:“身体是做事的本钱,如果你的身体连吃进去的饭都无法运化,你还怎么办差?戴医生的话必须得听,我会让吴皂监督你”。

  “微臣……多谢王爷,……王爷的大恩,微臣无以为报,唯有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尹昌隆信誓旦旦地说道。

  朱高爔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