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第7章 朱元璋为收拾蓝玉造势?(1/2)

  大约半个月后,朱元璋病势减轻,朱高爔获准进去相陪。

  为了见皇爷爷,朱高爔哥哥叫了,手也被朱允炆牵了。

  这辈子从没这么丢过人!

  都怪徐妙锦!

  要不是她在旁边起哄……

  无论如何,见到皇爷爷还是很高兴的。

  朱高爔缩在朱元璋怀里,乖顺无比,比一只小猫还安静。

  “爔儿,是不是想爷爷了?”朱元璋轻拍着孙子的背问道。

  “想”,朱高爔响亮地回答。

  朱元璋感动地老泪纵横。

  朱高爔很快便续命一次。

  正当祖孙二人亲密无间时,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进到跟前。

  “怎样了?”朱元璋轻声问道。

  “已经撒网”,蒋瓛低声回答。

  “继续盯着”,朱元璋叹口气道。

  蒋瓛应声退出。

  朱高爔预感到有大事将要发生。

  难道是蓝玉案?

  有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他记不大清了,不确定将发生什么事。

  他总觉得朱元璋和朱允炆神秘兮兮地,像是在有意隐瞒什么。

  也许是冬天寒冷的缘故,朱元璋的病情时好时坏,一直缠绵病榻。

  转眼到了春节。

  朱元璋给徐妙锦放假,让她回家过年。

  她说,想在宫里陪着皇上。

  哄得朱元璋十分动容,大笔一挥,赏了一百两白银。

  徐妙锦拿出二两银子,给朱高爔买礼物。

  泥娃娃、面人、木枪、书、笔、绿皮青蛙、木刀等等摆了一大堆,让他随便挑。

  朱高爔直奔着书籍扑了过去。

  穿越前对明史了解不多,他想恶补一下。

  徐妙锦大感意外,“看得懂吗?”

  朱高爔咬字清晰地吐出一个字,“书”。

  抠门的徐妙锦一分钱没花,随便找了本三字经糊弄他。

  可怜他满有肚子话要说,到了嘴边,只能单个字往外蹦,“不……要”。

  徐妙锦却无动于衷,还把此事当成笑料说给大家听。

  朱高爔在心中暗骂道,一个女孩子,若是没脑子,就算长得再好看也俗不可耐。

  朱元璋听说此事后,让朱允熥带着朱高爔去大本堂,里面的书随便挑。

  可是,里面都是前朝的历史,起居注不放在这里,太祖实录还没开始修。

  邸报、奏章等当朝资料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库。

  在朱允熥的介绍引导下,朱高爔拿了一本《祖训录》。

  这是朱元璋为子孙后代编写的训戒。

  朱允熥还为他拿了一本《孙子兵法》,并且特意强调,“这是皇爷爷最爱读的兵书”。

  “弟弟,书上这么多字,你认识吗?”

  这事儿很难解释得清楚,朱高爔没理会他的疑问。

  大年初一,朱元璋精神不错,要送给每人一副字。

  朱允炆和朱允熥担心皇爷爷累着,各要了一个“福”字。

  徐妙锦这个马屁精,讨要朱元璋写的诗《咏雪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见朱高爔手里拿着一支梅花,朱元璋写了王安石的《梅》送给他。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皇爷爷显然对他寄予厚望。

  朱高爔一激动,连吃了两碗小馄饨。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几乎每天都来密报。

  近些天,朱元璋甚至连朱允炆都打发出去。

  蒋瓛只写字不说话,朱元璋看后便将纸片扔进炭盆。

  如此谨慎严密,朱高爔猜测,要收拾的应是蓝玉。

  二月二龙抬头,天空飘起了细雨,伴着暖暖的轻风,诗意盎然。

  朱高爔歪歪扭扭走到院子里,仰头迎接温柔的雨丝。

  一阵风吹过,明黄琉璃瓦上的一片枯叶随之飘落,朱高爔捡起叶子,细细摸着叶片的脉络,若有所思。

  山雨欲来风满楼。

  朱元璋下旨,“命晋王总宋国公冯胜等所统河南、山西马步军士出塞……胜及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驰驿还京,其余将校悉听晋王节制”。

  与此同时,朱元璋下诏,令“长兴侯耿炳文还京”。

  内侍田青撑着伞跟在朱高爔身后。

  田青就是蓝玉送给朱允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