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第109章 让朱棣回京(求收藏、求追读、求票)(1/2)

  当永嘉公主产子的消息传到宫中时,朱高爔正领着几名内侍反复试验炭笔的生产工艺。

  “听说是倒产,脚丫子先露出来的”,妙锦面露恐惧之色,“别提多吓人了,幸亏有夏娘子在”。

  “流了很多血,公主生下孩子,就晕过去了,这会儿仍在昏迷之中”,妙锦神色戚戚然,十分无助。

  有燉将她搂入怀里,在她耳边轻声低语了几句。

  妙锦的神情陡然羞涩,粉面绯红,扬起拳头在他身上轻捶了几下。

  朱高爔别过脸去,不看二人打情骂俏。

  古代医疗水平有限,男医深受男女大防观念的影响,“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女医奇缺,女子生产,就像在鬼门关闯了一遭,生死难以预料。

  像夏娘子这样临床经验丰富的女医可遇不可求。

  历经此事后,夏娘子在京师扬名只是早晚的事,为了确保太孙妃腹中胎儿的安全,朱允炆大概率慕名相邀。

  朱高爔虽未亲眼见过夏娘子,但根据有燉的描述,应该是个极为面善的女子。

  夏娘子答应入宫的唯一要求,便是不能害人。

  朱高爔从未想过加害,他只是调查真相,给吕氏和朱允炆施加压力,逼他们自乱阵脚。

  “哥哥,咱们去乾清宫向爷爷报喜吧”。

  对于那对情侣旁若无人的亲密举止,朱高爔实在不忍直视,望着窗外大声道。

  朱有燉这才如大梦初醒,松开妙锦,“弟弟,走,咱们这就过去”。

  没想到有人抢先一步,向老皇帝汇报了喜讯。

  前段时间,为了给太孙妃寻找可靠的女医,老皇帝广发英雄帖,几乎动用了在京师的所有人脉,宣称必有重赏。

  老皇帝的第十四女含山公主朱明玉,比永嘉公主朱善清小四岁,姐妹二人自幼关系不错,绝对称得上是闺蜜。

  正巧赶上姐姐生育,朱明玉亲眼见证了夏娘子的神奇医术,当时便萌生了将夏娘子介绍给东宫的想法。

  为了争抢头功,不等郭家的人进宫报喜,朱明玉便抢先一步到父皇面前邀功。

  朱明玉比有燉还小一岁,从小最喜欢缠着父皇撒娇,现在虽已嫁作人妇,性情却未曾改变多少。

  朱高爔到时,朱明玉正明火执仗地向老皇帝索要好处。

  听闻十二女生下个六斤八两的小子,老皇帝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小女儿的请求,却是顾左右而言他,一副要赖帐的样子。

  “高爔、有燉快来,帮姑姑求求情,答应给的赏赐,有人想言而无信”,朱明玉俏皮地揶揄道。

  “爷爷一言九鼎,定然不会食言”,朱高爔应声帮腔。

  老皇帝宠溺地瞅了他一眼,抛出一个“臭小子向着谁”的眼神。

  朱有燉的吹捧功夫丝毫不逊于朱高爔,“爷爷素来一诺千金,言出必行”。

  “胳膊肘往外拐,真是白疼你们了”,老皇帝万般肉疼地痛下决心,让黄亮去取二百两白银。

  朱明玉喜不自胜地收下银子,那副见钱眼开的样儿,让老皇帝连连摇头叹息,不放心地一再叮嘱,“记得把那个夏娘子带进宫啊”。

  “父皇放心,包在女儿身上”,朱明玉嫣然一笑。

  只要给银子,办起事来就动力十足。

  朱高爔很喜欢这个姑姑直爽的性子,在乐观豁达上,自叹弗如。

  历史上,含山公主是朱元璋最长寿的孩子,明英宗天顺六年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之所以如此长寿,朱高爔猜测也许跟性格有关。

  若是跟林妹妹一般,什么事儿都往心里装,成天忧郁伤神,作贱自个儿,不可能活那么久。

  人生在世,海阔天空,很多事,都得看开点儿,别太纠结。

  别人的偏见和不看好,根本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知道应该怎么活,并且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含山公主的驸马都尉尹清,虽然也出身于勋臣之家,但远比上永嘉公主的婆家武定侯府。

  不过,听说朱明玉和尹清琴瑟和鸣,鹣鲽情深,羡煞旁人。

  怨天尤人没用,自己的小日子,要学着乐在其中,朱高爔感慨良多。

  次日,朱明玉如约进宫,将夏娘子带到老皇帝和皇太孙面前。

  朱高爔推说身体不适,躲在菜园,继续琢磨炭笔的制造流程。

  见祖父对自己的孩子如此上心,皇太孙深受感动,危机感大大降低。

  受其影响,方孝孺在翰林院对解缙的攻势都主动减弱了不少,开始为新收的两个学生头疼不已。

  朱高爔的定亲仪式将至,关于定亲当日的一些细节,礼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