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被朱元璋误认为朱标转世(2/2)
朱元璋点点头,没有反对,除了高爔不能离开乾清宫,别的宁妃看着安排就行。
对这个多年后拒绝永乐大帝求婚的奇女子,朱高爔兴趣浓厚,很想套近乎。
然而,绝大部分时间,徐妙锦都跟在郭宁妃身边,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藩王陆续离京,只有晋王世子朱济熺赖在京师不肯走,让朱元璋大为恼火,几次三番下旨催促朱棡让他儿子赶紧回封地。
老皇帝疲累不堪地坐到婴儿床旁边,悲伤地叹气道,“都是憋足了劲,要来抢皇位的”。
朱高爔使出吃奶的力气,抓住皇爷爷的手指不松。
朱元璋眼前一亮,“臭小子,劲儿还挺大”。
“满意度升至八十,请继续努力”。
续命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朱高爔小小激动了一番,原来提升满意度不是什么难事。
晋王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朱济熺比朱允炆大两岁,是当前名副其实的皇长孙。
之所以长期滞留京师,朱济熺应是生出了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在众多的皇孙中,朱元璋对朱济熺还是比较偏爱的,为他选了一位战斗力彪悍的老丈人——颍国公傅友德。
但是,不论朱元璋选择儿子还是孙子当继承人都轮不到晋王父子。
如果册立儿子,秦王朱樉排在前面。
如果册立孙子,则只能在朱标的儿子里挑。
朱标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原配太子妃常氏生了两个,分别是长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
从次妃扶正的继妃吕氏生了三个,分别是次子朱允炆、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
朱雄英于洪武十五年病逝后,朱允炆便成为长子。
而朱允熥只比朱允炆小一岁。
相比之下,朱允熥的母家势力要强悍得多,他的外公是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常遇春,舅公是大名鼎鼎的凉国公蓝玉。
朱元璋让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派人密切注意朱济熺的动向。
朱高爔的存在,抚平他内心不少的伤痛。
冥冥之中,他觉得这孩子就是朱标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