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311章 中西医共治结核(2/4)

>  “林主任,你的解释我们都听明白了,那么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了,你上面写了多少多少例临床治愈数据,却又没办法提供数据来源,所以哪怕发表论文也不会得到承认。

  所以我们需要你在国内的数据,比如你接诊过多少例病人,治愈率是多少等等。当然不是你说多少就说多少,这需要病人的病例病案,包括X光胸片、痰培养报告等等。”

  杨光这话一出,其余的医生也纷纷点头。

  林三七心想,这20名医生果然不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学徒工那样好忽悠啊,怪不得这批人最后都挺惨的,因为他们会质疑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不迷信权威,并且勇敢提出反对意见。

  或许在这个时代,太清醒的人并不受欢迎。

  但林三七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懂得什么叫包容,于是对于杨光这直言不讳丝毫没感觉到被冒犯。

  林三七知道自己跟他们接触第一天,根本无法说服他们,也没办法一天就竖立自己的权威。

  更何况他也不需要这种权威崇拜,大家都是医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没必要搞个人崇拜,只要每个人做好自己就行。

  “杨医生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先跟你们说说现状,现状是在国内,目前我已经用四联疗法治疗过11个人,其中一位是我未来岳父,也是我身边潘晔同志的父亲。

  这第一个病例,结果可以判定为是痊愈,无论是X光片和还是后来的痰检查,都证实没有结核的存在了,具体病例和检查单我这里全都有,你们随时可以查阅。

  当然我知道一个病例不代表什么,结核病还有自愈这种罕见现象呢。

  所以在我们这个肺痨科,噢对了,大家在院内最好自称是肺痨,千万不要张口闭口就是肺结核,没办法,我们毕竟是中医院,吃谁的饭就要听谁的话,还是要体现出中医特色来。”

  呵呵呵~~~

  院子里的人都轻笑起来。

  中医院里出了个西医科室,这事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发生,每个人心中都挺新奇的。

  “目前我们肺痨科暂时收治了8位病人,其中2位是马连良、赵燕侠,都是名角儿。另外8人是我们中医院的职工,他们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其中马连良的病情严重点,达到了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所以疗程要长一些;而赵燕侠几乎已经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了,相当于是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这时候毕兴龙突然打断道:

  “等等,林主任,你刚刚说什么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这是什么结核?我们以前没听说过呀。”

  林三七眨眨眼,看向其他几位医生:“你们没听说过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没有!”

  “有型,还有型吗?”

  林三七点头点头:“还真有!”

  双方都是大眼瞪小眼,然后林三七明白了,这应该是两个时代的信息差形成的,这个年代肺结核分型应该还没有,或者还没成型?

  想到这里,林三七悄悄从背包里拿出一本2022年了版的《传染病学》,翻到第十五节《结核病》篇,果然在课本上找到这么一段话:

  “根据结核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特点,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于1998年修改、制定了我国结核病的新分类法。”

  一共分为五型。

  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

  这五型分类林三七都是会背诵的,但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分型是几十年后才制定出来的。

  看到林三七有些发呆,潘晔坐在旁边轻轻推了一下:

  “大伙儿都看着你呢,你发什么呆呀。”

  林三七突然一拍大腿:

  “好,好好好,跟专业人士共事就是好,这不,咱今天的聊天已经可以发好几篇论文了,比如肺结核分型这一课题组就可以发个十多篇论文。”

  随后林三七又有些发愁,自己这论文可怎么发表噢,这年头都不跟发达国家交流的,连个投稿你途径都没有。

  在场的两院医生们一听论文,一个个眼睛都瞪大了。

  普通医生心里只想着如何治病,而层次高一些的医生想的都是如何把治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总结出来,或者临床中发现的异常现象经过科学研究归纳出来。

  然后发表论文。

  论文的意义不仅仅是自己可以名垂青史,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全世界所有医生都看到,让大家都能学到新知识,新本领,然后再应用于临床,共同推进医学发展。

  当然发表论文的多少,医学期刊的档次,也可以体现一位医生在医学界的江湖地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